運動發型潮流
本文刊載于《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22期,原文標題《運動發型潮流》,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通常運動員的發型不會影響比賽成績。
記者/張星云
發型會減少風阻嗎?
回溯體育史,如短跑、自行車、短道速滑等競速比賽,運動員都曾嘗試過穿著緊身衣、戴上兜帽,或者理出特定的發型以減少空氣阻力,提高成績。1890年,耶魯大學賽艇隊甚至發明了一種名叫“賽艇平頭”(Crew Cut)的發型,隨后很快在常春藤體系的賽艇隊中廣泛流行,進而引領平頭的時代潮流,成為硬朗干練的發型代表。
如果運動員行進時相對地面的速度是V,風速為W的話,這時他會感覺到空氣帶來的阻力是F=-1/2 CpA(V-W)2,其中p是空氣密度,A是身體和裝備正面的橫截面積,C則是所謂的阻力系數,它取決于運動員體型和體表的空氣動力學特性。
在這組公式中,運動員可以控制的因素是面積A和阻力系數C。因此為了提升成績,運動員會通過減小迎風面積來降低阻力,比如改變運動姿勢,避免揮動手臂,或者穿緊身衣。
不過改變發型真的能減少阻力嗎?實際上頭部只占全身正面面積的6%至7%,由頭部產生的阻力占全部阻力的3%,而頭發又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發型無論對A,還是對C,都影響極小。20世紀80年代后期,一些短跑運動員習慣戴著頭巾比賽,不但不太可能帶來什么顯著的優勢,還會讓他們燥熱難忍。
大多數運動員沒有為了減少那微乎其微的阻力選擇寸頭、光頭,而是留起了各式各樣的發型。尤其是在大部分體育運動全面禁止運動員穿戴可能會造成危險的金屬飾品進入賽場后,對穿著統一隊服的運動員們來說,發型成了唯一能夠在觀眾面前彰顯他們個性的方式。賽場上的明星球員,又通過汗水和荷爾蒙將這些個性發型影響給了球迷們,由此運動發型早已脫離了空氣動力學的范疇,成為時尚的一部分。
足球運動員“蓄發明志”?
1982年,中央電視臺第一次轉播世界杯,巴西是奪冠熱門,意大利最后拿到了冠軍,剛剛改革開放的國人第一次看到意大利的“金童”羅西,巴西的蘇格拉底、濟科那些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中長發。
每個世界杯周期,不僅是各支國家足球隊四年一次爭奪大力神杯的神圣時刻,球員們還會精心設計自己的發型,以期讓觀眾們記住。而中長發在上世紀一直是男足球星的主流發型。60年代足球運動員還都普遍留著短發,到了70年代,長發便不再是叛逆和不合群的象征,克魯伊夫的球風與他的長發一樣飄逸,甚至連性格保守的貝肯鮑爾都蓄起了頭發。80年代,古利特的臟辮,厚實、多縷,跑動起來的時候猶如轉動的電風扇葉片。1994年世界杯,哥倫比亞足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巴爾德拉馬頂著一頭熠熠生輝的金發爆炸頭,如果碰上陽光強烈的天氣,他頭頂發出的金光足以閃瞎對手的雙眼。
在足球史上談及發型,無論如何都繞不過貝克漢姆
對于足球運動員偏愛長發的傳統,還有一種說法:很多球員為了強調團結和決心,在世界杯決賽階段不理發。他們堅信,理發后球員會失去氣力,也會失去斗志。固然從內分泌科角度來講,這樣的想法也許有跡可循,但人們更愿意相信是因為受到《圣經·舊約》的影響。希伯萊英雄參孫勇敢剛毅且力大無比,率領希伯萊人打敗了腓力斯丁人重新獲得了自由的生活。不過腓力斯丁人不甘自己的失敗,派美貌絕倫的少女達麗拉使用美人計,在兩人愛情纏綿的時候,達麗拉誘使參孫最終說出了他力量所在的秘密——來自上帝賜予他的頭發。隨后,達麗拉便趁參孫熟睡之時,剪去了參孫賦有魔法的頭發,使他徹底喪失了力量,成為腓力斯丁人的階下囚。直到頭發重新長出來,參孫才再次獲得神力。自此濃密的毛發便成了男性能量的象征,西方人如今的“蓄發明志”或“蓄須明志”傳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典故。
各異的發型,代表著球員們不斷增長的個性化。要知道在很早以前,隊員們的球衣背后連球員自己的名字都沒有,只有贊助商的名字。普羅旺斯大學人種學教授克里斯蒂安·布龍貝熱(Christian Bromberger)就認為,歷史上從沒有像現在一樣,一支足球隊里有著那么多種不同發型:伊布、貝爾的“丸子頭”,吉魯、內馬爾和博格巴的“雞冠頭”,內馬爾的“方便面頭”,費萊尼的“爆炸頭”,讓人們重新開始討論發型對頭球能力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為什么籃球運動員多是寸頭?
與足球運動員多變的發型相比,大多數NBA球員選擇短發、寸頭作為自己的發型,這并非沒有喬丹的影響。
實際上在NBA最早將發型視作時尚的是白人球員,他們開始在比賽前往頭發上抹發膠,這使得他們的頭發在激烈的對抗中顯得紋絲不亂。但也不是所有白人都想讓自己看起來文質彬彬,“大鳥”伯德就是個異類,早期他的頭發總像雞窩一樣亂。黑人則繼續保持著圓寸的傳統,3毫米長的頭發貼著頭皮剪,幾乎不用太多打理,如果不是J博士引領了一波爆炸頭風潮,這個年代的黑人球員幾乎就要被時尚圈拋棄了。
不過90年代NBA進入了屬于公牛王朝的10年。喬丹用行動告訴大家,光頭也可以很帥,當然前提是球打得足夠好。那時候大多數黑人依然對圓寸情有獨鐘,白人的發型則開始回歸簡潔,連向來不修邊幅的伯德都剪了一頭精神的短發。
而這一切的背后,正是大衛·斯特恩帶來的影響。自他1984年當上NBA總裁后,一直致力于將喝酒、吸毒的NBA聯盟變成一項富有觀賞性的劇場式白領運動,身上并沒有多少黑人街頭色彩的喬丹,與他簡潔清爽的風格,一起成了這項高雅運動的偶像。
進入新世紀后,隨著喬丹世界的終結,NBA也進入了群雄并起的年代,不僅是在球場上,還有發型上。各種奇怪的發型層出不窮,“鳥人”安德森的莫西干頭,“狂人”斯普雷維爾的哪吒頭,基里連科的鍋蓋頭,納什的飄飄長發,“大本鐘”華萊士的爆炸頭,當然還有艾弗森的地壟溝。
聯盟迎來了最開放的年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模仿球星們個性的發型和嘻哈元素的穿著,但一場鬧劇徹底改變了NBA——“奧本山宮殿球場事件”。2004年,活塞對陣步行者,兩隊球員發生沖突后,一位球迷把水瓶重重砸在了步行者球員阿泰斯特身上,阿泰斯特頓時大怒,直接進入觀眾席揪住那名觀眾一頓暴揍。
自這次知名的斗毆事件后,被處罰的不僅僅有參與的球員們,斯特恩也決定懲治整個浮躁的聯盟,NBA必須向社會樹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最嚴格的著裝令就此推行,球員們在比賽開始前和結束后只能穿著西服套裝,球員被禁止在場上佩戴項鏈,一些浮夸發型也被嚴格限制。
著裝令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除了在2015年之后曾經興起過一陣復古“爆炸頭”之外,大多數NBA球員如今會選擇寸頭?!拔也⒉皇窍敫嬖V年輕人他們應該去穿什么,我只希望他們記住自己是一名職業球員,打球本來就是商業的一部分?!彼固囟髡f。
好運“從頭開始”?
2003年,羅杰·費德勒已經在職業網壇打了5年,統治當時男子網壇的是跑不死的澳大利亞人休伊特和發球上網的美國小伙兒羅迪克,此外俄羅斯重炮手薩芬、全面的納爾班迪安、還沒退役的阿加西,以及剛剛16歲的西班牙馬洛卡少年納達爾,都是費德勒的強勁對手。
2003年之后,費德勒告別了他這頭完美的長發馬尾,最終成為世界第一
那時的費德勒處處追求完美。他留著一頭完美的長發馬尾,發帶嚴密地綁住頭發,每一縷發絲都筆直地水平對齊。每次發球前,費德勒會不斷整理發帶邊緣的頭發,確認它們始終保持完美,沒有隨便冒出來。作為當時的主流打法,他的發球上網也很完美。2003年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上,他正是憑著這種打法首奪大滿貫單打冠軍。
不過很快費德勒就意識到,這種打法即將過時了。他決定推翻自己。他辭掉了自己的教練皮特·倫德格倫,在沒有教練的情況下,改以底線進攻型打法。他還搬出了他在巴塞爾附近伯特明根鎮與父母同住了兩年的房子,移居相鄰的小鎮奧伯維爾,與女友卡米爾搬進了他們的第一處公寓。此外,他還剪去了自己的馬尾,留起了一頭不短不長的深棕卷發。那頭新發型就像他的球風一樣,不再受到束縛。費德勒從一個內向的瑞士青年,逐步成為一頭善于思考的野獸。
告別看似完美的發型后,費德勒最終成為世界第一,他不但心理素質越發穩定,且技術層面也趨于成熟。2004年,他在澳網擊敗薩芬,溫網擊敗羅迪克,美網擊敗休伊特,一年內摘下三座大滿貫男子單打錦標。2005年,他81勝4負。自此男子網壇在兩年時間里誕生了8位不同大滿貫冠軍的紛爭時代徹底結束了,費德勒的時代到來了。
之后的10年間他沒有再換過發型,只是長了剪一剪,長了再剪一剪,猶如他一代球王、完美先生的形象幾乎10年不變,他所創下的很多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其實轉運只是一種心理作用,對球員而言,更換發型,更多的是為了減壓。
2002年世界杯,巴西隊新任主帥斯科拉里力排眾議,將曾因傷闊別球場兩年的羅納爾多招入國家隊。后者此前在國際米蘭的三年時間里,兩次髕骨腱斷裂,總共只為俱樂部踢過14場比賽。就在世界杯前的意甲末輪,他和國際米蘭在拉齊奧主場痛失冠軍,被換下后的淚水通過電視鏡頭傳遍世界,人們對他再無敬畏,只有同情。
他錯過了巴西國家隊所有世界杯預選賽,但斯科拉里依然決定賭一把,這個決定就連貝利都不太同意,他說:“羅納爾多只恢復到了原來的60%到70%?!辈贿^羅納爾多在巴西隊第一場小組賽便取得了進球,接下來的四周妙不可言,他從傷病的廢墟中找回了他的足球天才,巴西隊也一路順利殺進半決賽。就在對陣土耳其的半決賽前,原本留著寸頭的羅納爾多突發奇想,讓理發師將他除了頭頂挨著前額的地方留了一小塊半圓形頭發外,其他地方都剃光了,后來人們給這個獨特的發型取名“阿福頭”。
半決賽,頂著“阿福頭”的羅納爾多用腳尖捅入一球。決賽對陣德國,羅納爾多又獨中兩元,成就“五星巴西”偉業,創造了單屆世界杯攻入8球的紀錄——從1978年世界杯到現在已有42年,漫長的11屆世界杯,除了羅納爾多,沒有任何射手單屆世界杯能突破6球大關。
后來羅納爾多被不斷問及當年換發型的原因,似乎每次采訪他的回答也都不一樣。有時他說靈感源于一個自己喜歡的卡通形象,有時他說突然理一個獨特發型是為了讓兒子能在電視上認出他,不過最令人信服的回答是為了減壓,他曾說:“所有人都在談論我的傷病,所以我決定把頭發剃掉,就留前面一小撮。當我來到訓練場的時候,每個人都看到了我糟糕的發型。每個人都開始談論我的發型,也忘了我腿上有傷這件事,這樣我能變得更冷靜、更放松,也能集中注意力在訓練場上。我并不會為我的那個發型感到驕傲,因為那看起來很奇怪,但那是一個改變話題的好方法?!?/p>
不過在羅納爾多頂著阿福頭為巴西贏得2002年世界杯冠軍后,很多當時的巴西少年都效仿羅納爾多,也剪了阿福頭,其中包括現在如日中天的內馬爾。羅納爾多則說:“每次當我看到一個孩子也留著我那會兒的發型時,我都有些絕望了,那并不是我希望的,我不想用這樣的方式去影響孩子們?!?/p>
“小貝頭”
在足球史上談及發型,無論如何都繞不過貝克漢姆。除了讓人難忘的圓月彎刀和顏值,他的發型也引領了20多年的全球潮流。
從稚嫩的中分、圓寸,到2002年韓日世界杯時的雞冠頭,離開曼聯轉會皇馬的辮子,再到職業生涯末期在巴黎時的油頭,他是第一位登上《Elle》雜志封面的男性?!八梢源砻總€女人想要的一切——父親、丈夫、足球運動員、偶像?!彪s志評價道。不過人們都知道,貝克漢姆的時尚發型與老婆維多利亞有很大關系。他后來接受采訪時也曾說過自己的發型,“我從來都不會想:好吧,我下周去換個胭脂魚發型。一般都是在某天早上我起床后,突然對自己的發型感到厭倦,于是我就去換一個新發型。這是我的興趣,一直以來我對穿衣打扮都很有興趣,但是直到我遇見維多利亞,我才在她的指導下知道怎樣打扮才是正確的。如果她告訴我,我的造型不好看,那么我就會完全信任她”。
貝克漢姆近20年來對理發店男性客流量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他每換一次發型,世界上一半的男同胞們心里就開始盤算要不要去理發店理個“小貝頭”,而這其中的一大半,天真地以為貝克漢姆的帥只是發型所致,從而宣告模仿失敗。
意大利隊
意大利隊在世界杯歷史上的悲情傳統要從1994年開始算起。
1994年,27歲的羅伯特·巴喬接過了意大利傳奇的10號衣缽。自此他所梳的一頭馬尾辮就不僅只代表著一名前鋒,也代表著他對技術、靈感與創造力足球的編織混合,以及如今戰術與身體激化的現代足球中很難再造的優雅。
那屆世界杯巴喬3戰5球帶領意大利隊進入決賽,卻在面對巴西的點球大戰中將球踢飛。射失點球后,巴西人狂奔歡慶,巴喬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他沒有落淚,沒有失態,但人們從他凝立不動的身影里,看到了他的心碎,也讓人永遠記住了他那一撮憂郁的小辮子。自此意大利隊員們的悲情長發便與他們憂郁的藍色球衣連接在了一起。
2002年世界杯賽前,馬爾蒂尼就宣布在賽事結束后結束國家隊生涯。人們本來期盼著那支號稱史上最強意大利的隊伍能夠帶回闊別20年的大力神杯,但韓日世界杯裁判的判罰改變了一切,八分之一決賽對陣韓國,不僅留下了托蒂領到紅牌憤怒離場的背影,還有加時賽中34歲高齡的馬爾蒂尼被矮自己10厘米的安貞煥強壓著頂進制勝金球的畫面。韓國大田悶熱的夏夜,馬爾蒂尼、托蒂們濕透的長發散落在藍色隊服上,他們眼中只有無助。
直到2006年,光頭的卡納瓦羅成了隊長,皮耶羅削去了一頭長發,就連30歲的托蒂也將自己羅馬王子的標志性長發剪短了,意大利也終于再次成為世界冠軍。后來的意大利隊鮮見飄逸長發,當留著莫西干發型的巴洛特利成為國家隊主力前鋒的時候,人們會懷念20年前的意大利隊。
彩色頭
丹尼斯·羅德曼是籃球歷史上最復雜的個體。
球迷會叫他“壞小子”或是“刺頭”。他將寸頭染成五顏六色,在身上多處位置穿孔文身,并不時在場上與對手和裁判發生沖突。但對于喬丹來說,羅德曼是“我遇到過的最聰明的隊友”,連續七年蟬聯籃板王,NBA史上最全面的防守者之一。
放蕩不羈是羅德曼不會改變的個性,但對于籃球的一份特別的理解和執著,也一直留在羅德曼的心里。只不過,他在球場上的“靠譜”總是會被他干出的那些“荒誕不羈”的鬧劇所掩蓋。那些充滿戲劇張力的故事和傳奇,正是羅德曼兩極反轉的籃球人生。
多年后,《灌籃高手》作者井上雄彥用最好的方式詮釋了對羅德曼的理解,盡管他在采訪中并不承認櫻木花道的直接靈感來源于羅德曼,但羅德曼和櫻木花道,無論從寸頭染發的外形、10號球衣,還是籃板狂人的球風都極其相似。彩色寸頭就此成了這一類人的標志,他們外表堅毅,內心敏感脆弱,渴望自由卻又能正視籃球,曾迫切希望得到外界認可,也能放逐所有塵世規則。
“地壟溝”
停頓步,變速,艾倫·艾弗森運球來到對手面前。他會展開雙臂,左手右手,反復連綿地原地胯下運球,橫向大幅度搖擺。防守他的對手此時只要任何一次重心的處理不當或心志猶豫,都會被他閱讀出來。于是一個變向加速,用他最經典的“crossover”(胯下運球)過掉對手。
不過艾弗森為NBA帶來的絕不僅僅只有胯下運球。他是場上最為不羈的球員,也是NBA邁入21世紀后嘻哈風的始作俑者,他的個性讓人們重新定義了屬于球員的市場,從場內到場外,他幾乎改變了聯盟。
1997年克利夫蘭全明星周末,也是聯盟50周年的慶典。艾弗森去了。他當時還不是全明星,卻需要參加新秀挑戰賽。不過當他出場時,聯盟震驚了。他原本的寸頭不見了,頂著一頭紋路分明的“地壟溝”發型出場。在這個所有球員都商務套裝儼然白領人士的場合,出現了一位“街頭說唱歌手”。忙著和NBA歷史50大巨星套磁的記者回過頭來,被這新潮發型的光芒灼傷了眼睛。
于是從那年開始,他的“地壟溝”發型,與他的低命中率、高出手、高得分、街頭背景、桀驁不馴、拒絕尊重權威,一同構成了一個整體,一個被NBA老一代傳統價值取向仇恨的形象。
2001年總決賽他率領76人隊挑戰湖人隊,是他職業生涯的巔峰,也是他一生的縮影。盡管奧尼爾、科比的湖人隊4比1取勝奪冠,但歷史記下了這名場均36分孤軍奮戰的勇士,以末日狂奔為開始,以悲歌絕塞鏖戰至死為終。他可以被摧毀,但從未被征服。
女子花滑
女子花樣滑冰向來是冬季奧運會的標志性項目,也是最為凸顯女性魅力的體育運動之一。不過它的發展歷程,卻是不斷突破女性刻板印象的艱辛過程。
1976年因斯布魯克冬奧會上,美國花滑運動員多蘿西·哈米爾留著一頭干練的楔形短發
在人們眼中,優雅的花滑女選手們向來都是長發、穿著長裙的美妙女子。直到上世紀20年代,10次世界冠軍、3次冬奧會冠軍得主索尼婭·海妮(Sonja Henie)大膽地修改了自己的參賽服裝,將裙子提高到了膝部,這讓女子選手自此便于做更大的跳躍動作,而那些動作原本只專屬于穿長褲的男運動員。
1976年因斯布魯克冬奧會上,美國花滑運動員多蘿西·哈米爾(Dorothy Hamill)沒有選擇通常女性選手的馬尾辮、盤發或丸子頭,而是剪去長發,請日本設計師菅義偉為她設計了一種楔形短發,當哈米爾在冰面上旋轉時,她濃密的短發會散開,然后在花滑表演結束后恢復原來的發型狀態。后來這一利于女性運動的干練發型成了經典的熱門時尚,吸引了許多女性追隨她的發型。
自此花滑女性不再只留長發,不過她們面對的刻板印象依然嚴峻。冬奧會史上第一位獲得獎牌的黑人運動員黛比·托馬斯因為穿著緊身衣,招來國際滑冰聯盟頒布的緊身衣禁令??ㄌ亓漳取ね卦碇{色羽毛服裝出場,致使國際滑冰聯盟通過了“卡特琳娜規則”,要求女子滑冰運動員在比賽中衣服要遮蓋腹部、髖部和臀部,這些禁令在十幾年后才逐漸放松。
更多精彩報道詳見本期新刊《頭發的問題》,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本文鏈接:http://www.confessionsofawife.com/dyfs/43405.html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
最新評論